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南梁・江通《恨賦》
「恨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完全想不到對方的好,只能看到他壞的一面。 就算他死在妳面前,妳也不會有一絲感覺。(網路文章)」事實是,恨一個人妳會想對他殘忍,他越遭遇痛苦,妳的感覺就越痛快。愛恨相連,情仇交織,愛越深越越痛苦,愛越深,恨也越深。愛時對方超越自己生命,恨時恨不得對方死得越凄惨,越是大快人心。愛恨就是這麼回事,愛讓人愁,恨讓人瘦。
目錄
愛情是雙刃的刀,摸過了就一把血。
從人生歷程而言,再美的愛情都逃不了爭吵,相互質疑和害怕。在期待中感覺失望,在失望中嚐到絕望,在絕望中承受屈辱和不甘。本以為付出就能得到回報,事實總是事與願違,得到的是辜負與痛心。這就是愛情,這就是部份腦區塊去活化的一種狀態。科學家在人類腦部感受愛情時的活動,找到「恨」與「愛」相同模式。那種模式變是理性與邏輯幾乎都停滯現象。這也可以解釋,人類在愛與恨交織時候,聽不進理性與邏輯建言,也很難做理性判斷。
科學家們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熱戀中人有幾個地方有去活化現:
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與判斷力有關
杏仁核(amygdala):與恐懼的表現有關
中顳葉皮質(mid temporal cortex):與負面情感的掌控有關
後扣帶腦迴(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與同理心有關。
——Julia關鍵評論網《七夕談愛、恨》
這些可以解釋,為什麼熱戀中的人與分開的情人,會有相同心理波動,愛沒了,恨也就該消失了。為什麼感覺沒有愛了,心還那麼恨?事實上,分開了,一方面想把這個人從自己生命中徹底抹掉,不想再與這個人有半分牽扯,卻又在心裡離不開他,這種感情折磨與心理煎熬,完全就是多巴胺搞的鬼。這也可以解釋,同樣是人,帥哥美女為什麼吃香原因。因為人類多巴胺演化歷程的影響,讓我們對某類型態產生對產生嗜癮性。就算是面對陌生人,在巴多胺影響下,也有可能變成喜歡的人(一見鍾情)。另外,從某個層面來說,愛與精神鴉片無異,同樣是多巴胺從依賴中得到滿足,依賴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癮性後遺症(恨)。
愛並非毫無道理
所以愛並非毫無道理,而是有脈絡可循的。例如人的外在條件,亦或價值觀相同,這些都影響到腦部所產生的多巴胺所嗜好程度。具體的說,多巴胺嗜好程度越高,腦內部分組織去活化就越高,就會毫無理由的想(依賴)對方,想方設法想接近和討好對方。反之,當多巴胺越得不到回饋,人就會編排理由,讓自己感覺沒有愛對方,很恨對方,目的就是讓自己好過些。對對方越殘忍,自己就越好過些(電視劇-華燈初上),而恨的同時,腦內那些主管理性思維區塊,去活化程度也越高這和愛一個人的腦部活動變化和化學變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