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打了沒?紓困金有著落?五倍券買什麼?」近期街頭巷尾的招呼語,常圍繞著疫苗、紓困與振興。疫情所帶來的全面性財務衝擊,從產業到家庭乃至個人,無所不在。
追求個人「財富增長」與「資產保障」,是安身立命不可忽略的兩大支柱,經過這波考驗,民眾更加關切,如何讓財務規劃更加健全、防患於未然。
目錄
信託不是富人專利! 有錢、有保險外,還需要完整防護網
從保障的角度思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保險。確實沒錯,但不免也曾聽到一些社會案件,如年長者的保險金被詐騙,或淪為有心人士覬覦的目標;可見單一保險的規劃,已無法滿足當前所需。又或者子女不在身旁的高齡老者,財產被他人佔有也時有所聞。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趙子仁說明,疫情期間除了防疫保單熱賣,面對個案驟逝的情況,也讓大家對「信託」的詢問度提升,尤其是風險相對較高的中老年人族群。不少人重新回頭檢視財務計畫,思考該如何在年老後依照自己意願照護自己與家人,成為在疫情死亡風險下的備受關注的議題。
所謂的信託,簡單地說,就是專款專用
讓資產依心意來分配,目的是能照顧到真正需要照顧的人,不論是自己或是子女。「信託是有錢人專利的想法,已經過時。」每個家庭或個人,都會面臨保險金繼承、遺產託付、子女教育金規劃、退休生活等議題,在努力攢下積蓄之後,如何保障好資產、做有效的運用,是更重要的事。
如果以往你也有「有錢人才需要、才能夠將資產做信託」的迷思,那麼,更要往下細探,為什麼信託是適合全民、最溫暖的理財工具。
超高齡社會X新獨身時代,安身、安老都要超前部署
台灣不婚族比例越來越高、生育率更是全球倒數,加上醫療體系健全,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同時,也發展出獨身主義的新社會風氣。
首先,先談超高齡社會。面對每5人就將有1位是65歲以上的普遍現況,「退休準備」更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財務、醫療、長照之外,「安養信託」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點。在身體健康、思慮清楚的時候,就建議及早透過信託來安排自身的安養照護,以及財產傳承事項,即便只是一棟房子、幾張保單,或是部份股票,都能避免病榻臥床時再來溝通遺產的不便及尷尬。
過往的安養信託,多採定額給付或實支實付的方式;時至今日,已難以滿足老後無法預知的負擔。新的信託概念,可透過不同情境安排彈性給付,舉例來說,可約定隨受益人年事增長或物價指數變動,彈性調整信託財產給付金額,讓規劃者在壯年時,就能超前部署幾十年後的退休生活。
再來,說到單身和獨老的現象。台灣單身人口已突破千萬,除了未成家,也可能是空巢、單親、頂客等族群,一個人生活萬一出了意外,讓有問題的家人處理保險理賠金,可能也無法如願讓受益人(如,未成年兒女)獲得妥善照顧。趙子仁指出,這樣的案例比例並不低,這時「保險金信託」,就是相當重要的安排。規劃身故或保險到期後交付「信託」,不論是專款專用在自己未來的生活,或是為子女未來人生階段鋪路,都可避免保險理賠無法被妥善運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