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影評】裡面和外面

by beauty

 

《不存在的房間》(Room)改編自小說《房間》,在本次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表現不俗,以入圍多個獎項之姿,最後拿下最佳女主角獎。此片一出,多數以幽居房間的母子互動和社會問題角度切入討論。而在這樣的框架之外,或可從本片所設定的空間,「裡面─外面」這樣的對應討論人物心理變化和劇情發展。

 

原以為本片會以長篇幅敘寫母子幽居房間的互動情節,直到尾聲才以逃離房間作結。觀影後才發現劇情前半以母子困居房間的生活點滴為主,並以後半逃離房間進入常人生活為劃界,前半與後半在空間的設定上,即清楚分述了母子生活的改變。

 

母子困居的「房間」裡,存在著已知與未知的空間。透過日常的「道具」,描繪了男孩對真實的認知。其中,畫龍點睛的電視,是男孩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在媽媽的口述之外,「電視裡」的空間成為他理解未知的途徑、分別現實與非現實的方式:卡通是非現實的,而演員/角色是真實的嗎?他們是人,但是是真的人嗎?他們只是經過電視(螢幕)的人?還是他們在演「別人」?這些都是未接觸過外在世界的五歲男孩無法理解的地方,成為男孩理解「真」的道具。

 

 

 

另外,房間內的衣櫃,同樣界分了男孩對老尼克的理解。每當老尼克進入房間時,男孩就必須待在衣櫃內,衣櫃是他安全的已知空間,用以理解老尼克與他的關係。但衣櫃外的空間,又成為男孩理解母親與老尼克關係的模糊空間。

 

  

 

而在把視角拉到房間與房間外的世界,「房間」因為不為任何人知曉,是外人未知的空間,僅只是母子與老尼克的已知空間。男孩年滿五歲,母親亟欲讓他過著正常的生活,於是兩人逃脫了房間。對男孩而言,房內和房外的已知與未知因而開始消弭,成為他學習常人生活的起點。然而對母親而言,出了房間的她,在適應現在與過去的自己,築起了內心的房間。內心的「房間」因過去與現在的自己產生衝突,成為困居自己的密室,未知對母親而言,是無法調適今昔,也無法適應常人生活的門,需要時間這把鎖慢慢打開。

 

本片以「房間」為故事發展的基本場景,然而隨著情節發展,觀眾的視角亦隨著鏡頭、人物的視角變化,房間的裡面與外面也呼應人物對已知/未知、真實/非真實、過去/現在的種種改變。

 

而你的房間,裡面和外面是什麼模樣?

 

 

 

 

 

你可能也想知道...

Leave a Comment